原文:
鲁人为长府,闵子骞曰:“仍旧贯如之何?何必改作?”子曰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
解释:
鲁国的执政大夫要改建国库,闵子骞说:“照旧可用不好吗?何必改建呢?”孔子说:“闵子骞这个人平时不太说话,但一开口便能切中要害。”
感想:
1. 何必改作
鲁人,指的是鲁国的执政大臣。
长府,鲁国贮藏财货的国库名。古时候,藏财货钱帛曰府,藏兵甲曰库。长,音常。
鲁人为长府,《论语注疏》中有解:“言鲁人新改作之也。”
改作,重新修建的意思。问题是,旧的长府不能用了吗?就像南宋儒者张栻所言“无过而改为”,则其中必有“猫腻”。
展开剩余67%所以,闵子骞才有疑问:“照旧可用不好吗?何必改建呢?”
仍,沿袭、照旧的意思。贯,即事。旧贯,也就是指原有的事态与制度。
《论语注疏》点到了要害:“子骞见鲁人劳民改作长府,而为此辞。言因旧事则亦可矣,何必乃复更改作也。”
所以,闵子骞认为,改作,是劳民伤财的事情。如果仅为一己私利,还不如照旧不改。
2. 言必有中
孔子当然理解闵子骞的意思,认为他说得好,所以表扬了他。
孔子说:“闵子骞这个人平时不太说话,但一开口便能切中要害。”
夫(fú)人,指这个人,即闵子骞。
中,中肯,直切要害的意思。
《论语注疏》说:“孔子闻子骞之言而善之也,善其不欲劳民,故以为中。”
另外,《四书解义》也观察到了一点:“闵子不极言其弊,所以婉而易入,孔子复称说其美,愈令闻者知愧。”闵子骞并没有进行露骨的批判,而是用温婉启发的语气表达,更能让听闻者自省自悟。
可见,闵子骞的言必有中,一是切中了“劳民伤财”的时弊;一是表现出了能以温婉的语气劝人向善的气度。
3. 教育启示
德川时代的日本学者伊藤仁斋也体会道:“言激而发露者,能悚人之听,然必有弊。温而含蓄者,虽未遽悚人之听,然人不能不服。”
所以,从闵子骞身上,也必然可以得到一定的教育启示。
第一,新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,需高度警惕“劳民伤财”现象,即避免磨灭学生学习兴趣和损伤学生身心健康。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,一旦受损,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。同时,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其成长成才的基石,任何可能对其造成负面影响的教学行为都应被严格禁止。
第二,教师的言辞也至关重要。温婉、合理的言辞能营造积极、和谐的学习氛围,使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,接受教导。相反,喋喋不休或过于严厉的言辞可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,甚至对其心理造成伤害。因此,教师应注重言辞的艺术性,做到言简意赅、有的放矢。
总之,新时代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其全面发展。在教学过程中,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,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健康。同时,通过温婉、合理的言辞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,引导他们健康成长,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。这样的教师,才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,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发布于:上海市